足迹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既然都是明人我也不坑你们(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与釜山港相比,罗津港就冷清太多了。
    四百年后的罗津港,是北朝鲜数一数二的大港和特别经济开区。
    中国和俄罗斯在那里都有大量的投资,并租借了码头。
    尤其中国,是把罗津港当做吉林省的出海口经营的。
    相比之下,现在的罗津港也就比小渔村强了一丢丢。
    毕竟在那个年代,朝鲜人的海权意识实在是太淡漠了。
    即使是三面环海,他们也还是不假思索地奉行了明朝的海禁政策。
    因此对海港的建设并不十分重视。
    何况罗津港所在的咸镜道在元朝时还是女真人的地盘。
    直到元末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趁机扩张,才在永乐年间被纳入朝鲜的版图。
    这里纳入朝鲜疆域晚,土地贫瘠,文教不兴,很多人还有女真血统。
    加上后来李成桂和儿子李芳远争夺权力时,曾以咸镜道为基地。
    致使获胜的李芳远一脉对此地非常厌恶。
    自此咸镜道一直受到朝鲜官方的地域歧视,经济文化展都十分滞后。
    饶是如此,仁王号一在罗津港靠岸,还是遭到了围观,惊动了官兵。
    “船上是大明来的客人吗?”
    那带领朝鲜官兵的军官看见船上众人,迟疑片刻,才用汉语问道。
    听到岸上的朝鲜军官说汉语,颜思齐不禁低头看了一眼李国助。
    恰好李国助也抬头看向了他。
    显然这种情况让两人都有点不知所措,想询问对方的意见。
    旁边杨天生瞥见此情此景不禁轻笑一声,对岸上的军官朗声说道:
    “我们是大明来的海商,不知何故惊动了大人,还请行个方便。”
    《台湾外记》上说,杨天生是大赤般号商船的财副,字人英,泉州人。
    还说他算法精敏,最熟大刀,且言语便捷,桀黠多智。
    在李国助看来,除了好色一条外,《台湾外记》对杨天生的评价还是很符合史实的。
    所以处理这种情况,杨天生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实际上在釜山港时,也是杨天生出面打了官兵。
    只是那时的朝鲜军官并不会说汉语,所以还麻烦了一下船上的通译。
    “真是大明来的人……”
    那朝鲜军官皱了皱眉,又仔细看了看仁王号,
    “可你们这船怎么看着那么像红毛夷的船?”
    “若非如此,我也不至于带兵过来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b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