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董承的私心(第1页)
上一章 | 目录 | 存标签 | 下一章 |
c0,更新快,无弹窗!
步骘微微摇头,稚嫩的脸上浮现出几分思索之色,轻声说道:“恕我年幼,对他了解并不多。不过,方才在一旁观察,倒也不难看出,此人明显带着武夫的脾性,有些急躁冒进,行事不够沉稳,甚至还透着些敏感多疑。就拿
刚才他提议要带人进城帮忙一事来说,全然没考虑到自身身份的敏感性,差点坏了大事。”
刘贤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意:“只这么片刻的观察,你就能看出这些门道,着实难得。”
徐晃与董承打交道的次数相对较多,对他的过往经历也知晓一二,因而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他虽是国舅,可早年也不过是董卓手底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罢了。纯粹是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天子,这才逐渐受到尊崇,
不过,天子东归途中生的两件事,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徐晃作为天子东归的亲历者之一,所掌握的情况自然比旁人更加详实、细致。
“路过华阴之时,段煨有意迎驾,想将天子接到他的驻地好生歇息,这本是一片赤诚之心。可杨定却极力反对,甚至反过来污蔑段煨有反意。而董承呢,竟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杨定。”
“两人还联手攻打段煨,当时那场面,混乱不堪,天子被吓得不轻。虽说最终天子并未住进段煨的营地,但也并未轻信杨定和董承的诬陷之词。”
刘贤听得格外认真,微微眯起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当时那剑拔弩张的场景。
这段历史情节,他也有所耳闻,此刻听徐晃亲口讲述,更觉其中疑点重重。
刘贤有些感慨的说:“段煨可是凉州三明段?族中兄弟,家族声名显赫,他又怎会有谋反之意呢?况且,我还听闻,即便与杨定、董承爆了激烈冲突,在那种处境下,段煨仍不计前嫌,愿意拿出钱粮,供给天子和百官。这
般高风亮节,实在是难能可贵。’
“还有一件事,在曹阳我们被李?、郭汜的追兵赶上,前方横着一条河,天子当时身处高处,要想渡河,必须先用绳子把天子续到下面。可混乱之际,一时间去哪里找寻绳索?董承当即带人在人群中抢夺绢布。巧的是,皇后
手中正好有一些绢布,我至今仍清楚记得,黄承竟直接命人硬抢,还砍死了皇后身边几个护卫,当时把皇后吓坏了,身上还溅到不少血迹。”
徐晃说到此处,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满是疑惑。
他虽没有确凿证据,但仅凭直觉,就觉得此事透着古怪。
“公明,人皆有私心,董承自然也不例外。”刘贤顿了顿,看向徐晃,目光深邃。
刘贤忽然又问道:“我听闻,天子抵达洛阳后,董承曾主动联系过曹操。也就是说,曹操前往洛阳,这里面也有董承的功劳,此事可当真?”
徐晃点了点头,“确有此事。当时董承在天子面前,替曹操说了不少好话。他与韩暹、杨奉、张扬等人向来不和,只要一碰面,就会生争执。”
刘贤心里的想法愈清晰,说道:“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看,就不难理解董承的所作所为了。他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提升自己的地位。就拿第一件事来说,诬陷段煨,说白了,就是不想让段煨得宠。”
“天子患难之时,段煨远接高迎,表现得如此完美,董承和杨定都心生嫉妒,所以才合谋诬陷他,阻止天子前往段煨的营地,甚至不惜大动干戈,与之大打出手。”
“至于第二件事,公明,你且想想,倘若混乱之中,皇后不幸身亡,会引怎样的后果?”刘贤目光紧紧盯着徐晃。
徐晃心头一震,面露惊惶之色:“这这怎么可能?董承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谋害皇后啊!”
刘贤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事实证明,皇后最终安然无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当时就没有动过那样的念头。”
“当时追兵近在眼前,局势万分危急,即便皇后遭遇不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可他为何要这么做呢?”徐晃仍满心疑惑,追问道。
“因为,一旦皇后不在了,他的女儿黄贵人不就有机会取而代之了吗?我刚刚说过,将这几件事联系在一起,就能看透董承的心思。”
“在洛阳时,董承联络曹操,其初衷压根就不是期望曹操迎驾到许昌,他只是想拉曹操做他的帮手,共同对抗张扬、韩暹、杨奉三人。张扬是名士,压根就瞧不起董承,韩暹和杨奉则都是白波贼出身,与董承走得也不近。”
“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在乱世中寻求帮手,再正常不过了。再者,论起来,董承只是董卓的西凉旧部,不受待见,不被接纳,也不足为奇。’
听完刘贤这番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分析,徐晃和步骘的心中犹如掀起惊涛骇浪。
过了许久,徐晃才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与忧虑:“若真如你所言,那董承此人根本就不可信任。”
刘贤却轻轻摇了摇头,“恰恰相反,虽说他存有私心,但仅凭他女儿与皇帝的这层特殊关系,反而证明他是值得信任的。在这乱世之中,谁都有可能背叛天子,唯独他不会。因为一旦失去了天子这棵大树,他便再也无法享受
如今这般尊崇的地位,国舅、车骑将军,这些可都是旁人做梦都难以企及的殊荣啊!”
董承虽有诸多瑕疵,但仍是一枚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而徐晃和步骂,也在刘贤的这一番剖析下,对董承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b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