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大儒(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崇祯十八年春,北京城一片祥和。
    各国使团陆续抵达,在鸿胪寺安顿下来,等候觐见。
    读书人之间都在流传一个消息,在即将到来的朝鲜国使团中,有一名大儒洪子新。
    此人对儒家学说甚是推崇,曾多次造访大明,讲经论道,探讨儒学,颇有名声。
    朝鲜国是中原文明的一个分支,自然也推崇儒学。
    值得一提的是,那边的读书人地位非常高,即便是王公贵族,见了读书人也要恭恭敬敬,更别提肆意打杀了。
    相比之下,大明的读书人地位并没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崇祯皇帝动辄杀人全家,根本不留情面,哪里有优待读书人的样子?
    反观人家朝鲜国,大力推行礼制,以儒学治国,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待遇才对!
    因此,朝鲜使团还没到,京城中已经传出一些流言。
    比如说,朝鲜国才是真正的礼制之国,言外之意,大明是暴君独裁,百姓没有活路。
    终于,朝鲜使团抵京,依然被安顿在鸿胪寺。
    当天晚上,新任礼部尚书钱谦益设宴,招待朝鲜王世子李淏和大儒洪子新。
    众人依次落座,洪子新笑呵呵地说道:“受之兄,你我有十年没见了吧?”
    受之是钱谦益的字,十年前,他还是詹事府的一名属官,曾经接待过洪子新,两人志趣相投,秉烛夜谈。
    “当日一别,整整十年了,没想到,今生还有重逢之时。”
    洪子新举起酒杯,说道:“十年没见,你已是礼部尚书,真是可喜可贺,这杯敬你!”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钱谦益却满脸苦笑。
    “子新兄谬赞了,我这个礼部尚书,其实是赶鸭子上架。前任礼部尚书因家人经商之事被陛下现,最后落得抄家砍头的下场,朝廷中无人能接此重任,这才轮到我的头上。”
    朝鲜王世子李淏闻言,面露惊讶之色,好奇地问道:“经商?这不是很正常吗?为何会因此抄家砍头?”
    钱谦益叹了口气,说道:“世子殿下有所不知,大明律例严明,官员及其家属不得私自经商,违者将受到严惩。前任礼部尚书大人一时疏忽,未能约束好家人,才惹来这等滔天大祸。此事不仅让他自己身败名裂,更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洪子新闻言,也忍不住皱了皱眉,他说道:“大明律例严明,自然有其道理。只是,这抄家砍头之刑,未免过于严苛了些。”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b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