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问心无愧(第3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刚才朱元璋那么凶狠,女孩都看在眼里,心里也十分畏惧这位老人。
    李伟读懂了女孩的意思,但自己已是自身难保,实在不知如何安排她。
    “恩公,小女子愿意做牛做马伺候您,只求恩公收留!”
    女孩跪下请求。
    李伟急忙扶起她,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受不了这样随随便便就下跪的,既不愿跪人,也不愿别人为自己跪。
    “不是我不愿收留你,只是我自己也是无依无靠啊!”
    李伟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不经意间扫向朱元璋。
    “你就放宽心吧,以后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不会再束缚你了。"朱元璋懂他的心思。
    “真的吗?”李伟兴奋地追问。
    “那当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李伟内心狂喜,有了这句话,他终于不用东躲西藏,也能正大光明地回到城市打拼了。
    “好了,我们还有任务,想跟着就跟着,不想跟着想去哪儿都随你。"
    朱元璋拍拍屁股站起来,整理好刀具和包裹,大步离去。
    李伟犹豫片刻,最终决定暂时跟随这个老头,毕竟独自在外风险太大,等回城再说吧。
    朱元璋领着李伟,李伟身后跟着一个小姑娘,开始了一次秘密考察。
    李伟迷了路,只能在树林和山坡间乱窜,但朱元璋不同,有他在,三人很快现了一片农田。
    准确地说是一块正在开垦的荒地,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农民正辛苦地挥舞锄头。
    朱元璋避开忙活的众人,找到一个歇息的老农攀谈几句,询问耕作情况。
    老农见他气度非凡,态度恭敬地回答问题。
    朱元璋毫不介意,与老农交谈后继续前行,经过一个村庄,又进去与生活困苦的村民闲聊,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分给饥饿者,在感谢声中离开。
    李伟跟着他一路走走停停,看着这些古代农民的艰辛劳作,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他同样出身农家,小时候常陪父母下地干活,虽然那时还未完全实现机械化,但多数工作已由机器完成,需要人手的地方不多。
    而明朝的这些老农,尤其明初时期,从开荒到收割,几乎全靠人力,尽管有牛帮忙,但并非每家都有。
    为了增加耕牛数量,政府禁止食用牛肉。
    “我们推翻了元朝暴政,接踵而来的是满目疮痍的江山。
    当时的中原大地,良田荒芜,历经十几年治理,才逐步恢复耕作。
    看看这些百姓,勤勤恳恳一生,不过为了一口饭,多么不易啊!”
    朱元璋感慨万千。
    李伟深表赞同,他也深有同感。
    满身绫罗绸缎的人,往往不是亲手养蚕织布的那个人。
    乡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一辈子,可一旦遇到天灾或战乱,粮食短缺时,最先挨饿送命的总是这些世代耕种的农民。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b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