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真的不务正业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愿唯理所在(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在干什么?在规定皇帝的义务。
    自古以来,皇帝就只有权利,没有任何的义务。
    尤其是在大明的制度设计之下,没有皇帝盖章,什么事都做不了的情况下,嘉靖隆庆两任皇帝,都是不上朝不视事,直接进入了神隐模式。
    朝臣想劝谏皇帝,也没有力点,见都见不到,奏疏送到了司礼监,送进了宫门之后,就是再无音讯。
    张居正在给大明的国家之制打补丁。
    高拱的陈五事疏里,也是在规定皇帝的义务,张居正也是在规定皇帝的义务。
    只不过张居正的陈五事疏要比高拱的更加温和,总结来说就是朝臣见皇帝皇帝批奏疏皇帝召辅臣国事需廷议京官要考核。
    这五件事,前三件得罪了皇帝还得罪了内廷,后两件得罪了大明上下文官体系。
    张居正不仅是这么说,他也是这么做的,一旦没有威权一旦皇帝不再对张居正支持,那张居正就真的非常危险了。
    徐阶贪了那么多的钱,买了那么多的地,海瑞查松江侵占田亩大案,主持松江府退田之事,徐阶都一亩地没退,海瑞被朝臣以鱼肉缙绅的罪名给劾倒了。
    高拱在刺王杀驾大案的漩涡之中,都没有弄的家破人亡。
    张居正这头得罪皇帝,那头得罪朝臣,这是要做什么?
    他想要这江河日下的大明,稍微停一停向下滑落的度。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张居正没有回答怕不怕的问题,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问题。
    朱翊钧再次听闻这句,一时间有些愣住了,而后嘴角抹开了一抹笑容,很快扩散成为了阳光灿烂,朱翊钧笑着说道:卿之所愿,唯理所在。
    皇帝该不该到文华殿听政?皇帝该不该遇到大事召集辅臣面议?大明二十七位廷臣请求觐见,作为大明帝国权力中枢的二十七人,皇帝该不该见?皇帝该不该批阅奏疏?哪怕是画个圈,打个叉号?
    朱翊钧认为唯理所在,皇帝是什么?
    举天下之善,尽万物之理,受万民供奉,皆在于朕之一身。
    这是皇帝的权利。
    那么办公,或者更简单的盖章,就是皇帝的义务。
    朱翊钧也不是勤勉,他就是想到文华殿,看这帮帝国的明公们吵架!
    至于京官们是否接受如此严苛的考核,朱翊钧不跟朝臣们撕扯,他只为张居正站台,张居正要是能办,他就办,他要是办不了,那朱翊钧长大后,就亲自办。
    谢陛下隆恩。张居正十分恭敬的行了个大礼,他不知道小皇帝到底懂不懂这一轮的交换到底意味着什么,张居正的感谢是自真心,自肺腑的感谢。
    说难听点,张居正这封陈五事疏和高拱的陈五事疏一个路数,都是在僭越皇权,在作践皇权为自己立威权,进而推行政令,用限制部分皇帝的行为,来考核天下官僚,包括京官。
    朱翊钧的答案是,唯理所在。
    张居正在文华殿讲筵,而讲筵学士王家屏嘉靖四十四年状元郎范应期,来到了杨博的全晋会馆,登门拜访。
    张居正说,他的全楚会馆,远不如杨博的全晋会馆。
    两家会馆紧邻,但是全晋会馆,占地高达八十余亩,比当年中山王徐达在南京城大功坊的魏国公府还要阔气,魏国公府初建不过八十亩,后来经过了翻修,才到了一百亩左右。
    而杨博的全晋会馆,就过了八十亩。
    此时正该是坐班的时间,吏部尚书杨博不在六部衙门坐班,怎么在家里?
    领导不在衙门是一种司空见惯极为普遍的现象,作为政务官的杨博,具体的部事,他只需要将部议过目书押即可。
    张居正做了辅,整日还在文渊阁里坐班,其实是比较少见的,次辅吕调阳是做什么的?那么多的中书舍人是做什么的?
    王家屏和范应期走进了全晋会馆,见到了书房里的杨博,而杨博身边站着一个面相极为温和的读书人,此人名叫张四维。
    杨博走后,这全晋会馆,就是张四维的私宅了,而杨博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原籍闲住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yb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